栏目导航
补肾解毒化瘀法治疗较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真实世界研究
来源:米乐m6官网 发布时间:2025-03-26 17:14:15
162例患者均采用含砷中药复方为主的补肾解毒化瘀法治疗,即使用补肾健脾类汤药治疗,1剂/d;同时饭后服用含砷中药复方胶囊,1粒/次,1次/d;配合以司坦唑醇6~8mg/d,3次/d,口服;根据服药期间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对药量进行适当加减或调整,酌情以输血或抗感染等辅助治疗;并在医师指导下必要时选择正真适合的去甲基化治疗方案。地西他滨方案为20mg/(m2·d)×5 d,静脉滴注,4周为1个疗程;阿扎胞苷方案为75mg/(m2·d)×7d,皮下注射,4周为1个疗程。
含砷中药复方:①青黄散胶囊:0.3g/次,1次/d,口服;②补肾健脾方:生地黄15g,熟地黄15g,山药10g,酒萸肉10g,牡丹皮10g,茯苓20g,泽泻10g,女贞子30g,绵萆薢20g,补骨脂15g,菟丝子15g,制首乌10g,桑椹30g,枸杞子20g,锁阳20g,巴戟天10g,党参12g,桂枝10g,白芍10g,当归10g,细辛3g,通草6g,炙甘草10g,生姜10g,大枣20g。
以上方案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期间患者可依据自己情况接受抗感染或输血治疗,对于伴其他基础疾病者,可继续服用原药物。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做多元化的分析。采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采用秩和检验比较等级资料。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使用中医科研病例采集系统,可以直接用统计分析功能计算任意字段平均值和标准差)
162例接受补肾解毒化瘀法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较高危MDS患者中,11例达到CR(6.8%),35例达到PR(21.6%),33例达到HI(20.4%),83例达到PD(51.2%),总有效率为48.8%。其中83例PD患者中有61例进展为AML,转白率为37.65%。
按治疗是否有效,将162例较高危MDS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年龄、是否化疗对于补肾解毒化瘀法治疗较高危MDS的有效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组病人治疗前WBC、ANC、PLT、HG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治疗前比较,全部病人治疗后PLT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无效组的PLT水平提升更显著(P0.05)。有效组治疗后HGB水平明显升高(P0.05)。2组治疗后WBC、AN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组病人治疗前骨髓细胞形态学的红系占比、粒系占比、原始细胞、巨核细胞、淋巴细胞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全部病人治疗后粒系占比、巨核细胞数及淋巴细胞比例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
将较高危MDS患者按是否有效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2组数据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有效组为参考,治疗前原始细胞越低时应用补肾解毒化瘀法更易获效(P=0.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预测补肾解毒化瘀法治疗较高危MDS有效患者的临床因素模型有统计学意义(P=0.034)。
补肾解毒化瘀法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较高危MDS,能明显提高患者PLT水平、HGB含量、骨髓粒系占比、淋巴细胞比例及巨核细胞数。较高危MDS患者年龄70岁、联合化疗治疗且治疗前原始细胞比例较低时,补肾解毒化瘀法治疗更易获得疗效。本研究选择研究期间的连续病例,尽可能减少选择偏倚,但由于是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有几率存在选择性偏倚。因患者依从性差,本研究样本量偏小,仍需逐步扩大样本量、记录随访情况,使研究结果更能反映真实世界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