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新春走基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头雁”导师团赴安徽回访指导
来源:米乐m6官网 发布时间:2025-04-11 14:03:48
新春是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近日,安徽省2024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学员们,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导师团“头雁“回访。
1月11日至16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程智慧、副教授袁君刚等一行4人,赴安徽省滁州和蚌埠2个地市、13个县(区)开展了“头雁”学员回访指导工作。回访活动中,学员们热情参加,当地农业部门相关领导和校友陪同协助,导师们深入学员的示范园、合作社、企业等产业基地,以座谈交流、当地考验查证、互访学习等形式,详细走访了15位学员基地,涵盖两地市100多名”头雁“学员,顺利完成了安徽省2024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第一批次回访指导教学活动。
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回馈,更是一场智慧的碰撞、彼此经验的交流、情感联结的共鸣,共同奏响的乡村振兴乐章中一曲悠扬“回响”。
安徽省2024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学员,是乡村振兴的先行者,也是乡村梦想的点燃者。他们带着对乡村未来的憧憬、对家乡的深情与责任,勇敢地飞出舒适区,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求学取经,学习先进的理念、技术和管理经验。
为提升“头雁”学员们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孵化带动能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需求为导向,根据学员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为每位“头雁”配备专业导师,并在“头雁”项目实施第一阶段校内集中培育期间举办导师见面会,让导师们与学员近距离交流沟通,以指导小组为单位建立导师指导微信群,了解“头雁”经营主体基本情况,为学员提供系统性、导向性的专业帮扶指导,逐步提升专家对“头雁”学员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后续的帮扶指导、回访调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1月11日下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导师团,首先抵达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随即当地考验查证全椒县广平油脂有限公司和新建中的大型油料烘干、储存、轧油加工厂,并在村委会与全椒县及附近的头雁学员们和全椒县农业局相关领导及技术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
全椒县广平油脂有限公司总经理凌必全说:“非常庆幸,此次参加的西农大‘头雁’培训。学习期间我公司新项目选址也在同步建设,学习之前只是觉得企业要发展,要上新台阶,但并没有系统的规划和明确的方向,随学习的不断深入,我的思路也慢慢变得清晰,不断调整了项目设备布局,做到了生产线全程自动化,使得我们传统产业得以转型升级,但销售经营渠道。”
“随着产能提升,线下销售在萎缩、线上在提升,营销渠道单一,产品价格与品质之间张力较大,需要调整销售模式。”针对头雁学员凌必全的发展现状,导师袁君刚讲到,“打通线下和线上的销售经营渠道,线下和线上优势资源有机结合,拓展销售渠道,降低销售成本,更好地实现相互连通与协同发展。”
跟随着尹记麻油第十代非遗传承人、滁州尹氏油脂有限公司总经理尹成飞的脚步,导师团亲临感受了全椒老尹记油坊200多年的发展历史,老尹记不仅依靠自己产品的质量和特色立足,而且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
“我2003年正式接手小油坊,经营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比如讲适应时代发展,既要保留我们的古法压榨工艺,又要提高产量,让更多的人能够认知我们老尹记这个品牌,能够吃到我们家生产的绿色、健康食用油。”带着导师,尹成飞开心地介绍着“变与不变的老尹记”,“如果当时我再不突破、再不创新,老尹记食用油也许就会消失了,我们家食用油从原料精选到成品油,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控,所以消费者非常信任和喜欢我们的产品。现在我们产品已经销售到合肥、南京、上海、北京等地。我会继续坚守初心,诚信经营,让老尹记食用油销售到全国各地。并且要带动我们周边农户就业,推动乡村振兴,为家乡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我们是赶上好时候了,南谯区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非常好,我们创业更有劲。”走进滁州市南谯区施集镇大林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一排排菌棒“争先恐后”地生长在整齐地菌架上,一朵朵“致富伞”肆意“绽放”,空气中弥漫着“致富菇”“振兴菇”的独特味道,也洋溢着负责人吴齐喜悦的心情,“我们是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延伸产业链。7月开始制菌棒,年前出菇到第二年的5月底,效益非常好,也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
1月12日,导师团一行来到来安县金丝皇菊家庭农场。“香、甜、润,是金丝皇菊的三大特点,它的主要功效是清热降火、明目养颜。皇菊茶一泡、二赏、三闻、四品,不仅气味芳香、回味清甜,杯中黄亮的茶汤和菊瓣也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负责人储著华见到导师,就忍不住介绍起了自己产品的功效和价值。在外打拼多年的她因对皇菊茶的特殊喜爱,学习了种植、采摘、烘干、储藏、封装等一套技术后,2017年从黄山引进优质种苗,种下了第一批金丝皇菊。一株株金灿灿的菊花,承载着她的创业梦想和产业规划,通过村企联建,她带动贫困户和贫困村脱贫致富,成为乡村振兴路上了不起的巾帼力量。
回访活动中,导师团一行还赴琅琊区福润士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来安县作物秸秆加工利用和水稻育苗基地、天长市农艺农业专业合作社、定远县西卅店镇新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安徽滁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明光市高翔家庭农场、凤阳县九天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蚌埠市五河县五哥养殖家庭农场、固镇县农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淮上区曹老集镇清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蚌埠市淮上区军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淮上区大棚草莓种植基地、怀远县青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十多家“头雁”学员基地进行实地调研,并与各县区农业局相关领导和所辖县区头雁学员开展座谈交流。
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与“头雁”们面对面交流,倾听一线声音,解答发展疑惑。以现场指导、座谈交流等形式,将先进的农业技术、管理理念、市场运营策略等丝毫没有保留地与学员们分享,力求实现知识技能的“传帮带”,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共同探索适合当地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5天的实地调研和座谈交流,针对“头雁”们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存在一些共性和个性的问题,导师们提出了对策建议。
如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型实体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的良性市场之间的竞争格局尚未有效建立,从业者之间的无序竞争现象较为突出等。建议社会化服务型实体,应立足当地服务,与大的种植户签订服务订单,以质量赢订单,以订单稳服务。对于本地同类型农机服务实体,建议形成联合体,并在联合体内对服务农机进行分类分工服务,并且形成订单或协议式服务。
对粮油种植型实体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从事粮油种植的学员,有的效益还满意,甚至有愿望扩大规模;有的觉得效益不佳,勉强维持或拟缩减规模。效益好坏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现有规模、配套条件、社会资源等。
根据较普遍的经验,如果主要依赖家庭劳动力和自购主要农机进行种植管理的话,小麦、水稻等种植规模控制在500亩左右为好,不宜超过1000亩;如果有较好的社会资源、专业化的农机服务、稳定的销售经营渠道等,则能扩大种植规模,从规模化经营中获取效益。
蔬菜水果种植型实体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针对个别种菜学员反映菜价低,销售难,效益不好,尤其是个别单一种植特色蔬菜(如芡实)的实体。民以食为天,食品以安全为本。建议蔬菜种植实体,应加强品牌和质量意识,以品牌赢取市场和信誉,以产品质量安全提升价格和效益。
导师与学员深度交流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难点与痛点,并有明确的目的性的进行答疑解惑,共寻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回访不仅是一次知识与技能的传递,更是加强头雁学员产业交流合作,凝聚“头雁”力量,促进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的历程,乡村振兴不再是一个冰冷的口号,而是成为每个人心中温暖的火焰,凝聚起推动乡村全面发展的强大力量。
“头雁”们创业中矢志拼搏、创新中施展才干、创造中筑梦未来、创优中砥砺奋进。如蚌埠市淮上区曹老集镇清河村的高飞飞,利用塑料大棚周年轮回种植青菜、快菜等绿叶蔬菜,订单式销售,生产周期短(冬季40-50天一茬,春秋季节20-30天一茬),快菜单茬产量1.2万斤以上,每斤普通菜售价1.0元,打绿色、有机品牌售价1.5元,效益可观。
滁州市南谯区大林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吴齐,以羊肚菌、花菇生产销售为主,效益显著,正在扩大规模,新建菌种繁殖与生产设施。滁州国家农业生态园区内的双孢菇工厂化生产企业,规模和效益都很突出。蚌埠市淮上区草莓种植基地的农户,在双层拱膜塑料大棚草莓种植中,针对深冬季节夜温低,草莓面临受冻的问题,动脑筋,夜间利用地下温水喷淋棚两侧二道膜,为草莓安全越冬生产提供了技术保证。
展望未来,坚信乡村将不再是发展的边缘,而是成为创新驱动、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家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携手“头雁”,以智慧为笔,以汗水为墨,共同绘制出一幅幅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让乡村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头雁领航、智播希望、智启新程。此次“头雁”导师回访,用实际行动践行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共创乡村美好未来!